创造、创新、创业

Creation,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

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

王晓笋

分类:院内新闻 作者: 来源: 时间:2021-03-02 访问量:

一、个人基本情况

姓名:王晓笋

性别:男

出生年月:1979年10月

学历:博士

职称:教授

职务:党支部书记

E-mail:wxs@whu.edu.cn

二、学习及工作经历

l 1997年-2001年 武汉大学获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士学位

l 2001年-2006年 武汉大学获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博士学位

l 2006年-2010年 beat365中文官方网站,讲师

l 2010年-2016年 beat365中文官方网站,副教授

l 2013年-2014年 美国密歇根大学,访问学者

l 2016年-至今 beat365中文官方网站,教授,博士生导师

三、学术和社会兼职情况

l 湖北省机械工程学会摩擦学专业委员理事

l (全国)专用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

l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

l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审专家

l Physics Letters A,The Physics Teacher,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,ASME Journal of Tribology,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utomotive Technology,《中南大学学报(自然科学版)》等期刊审稿人

四、主要研究方向

l 机械(车辆、风电)传动系统振动

l 机械系统粗糙接触表面摩擦、磨损与润滑

l 高端电气装备设计与制造

五、开设课程

l 机械原理

l 机械动力学

六、近年的科研项目、专著与论文、专利、获奖

1、科研课题

(1)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“粗糙接触表面微滑移诱发的磨损与能量损耗及其动态演化”(51575403),2016.01-2019.12(主持);

(2) GF基础产品创新计划“××××机构动态设计与验证” (VTDP-3202),2014.01-2017.12(主持);

(3)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“齿面动态磨损与含磨损故障的传动系统非线性特性研究”(51005170),2011.01-2013.12(主持);

(4) 国家电网平高集团项目“特高压断路器操动系统关键技术研究”(主持);

(5)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一研究所GF课题“动力装置配置试验方法研究”(主持);

(6)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“大功率重载荷复合行星传动系统均载特性研究” (51375350),2014.01-2017.12(参与);

(7)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“车辆传动系统动态设计”(50875189),2009.01-2012.12

(8) 国家973课题“超临界二氧化碳强化页岩气高效开发基础”(2014CB239203),2014.01-2018.06 (参与);

(9)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“水射流气举在河道清淤中的应用基础研究”,2015.01-2018.12 (参与);

(10)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“大功率电业传动系统动态特性及可靠性研究”(2012FFA128) ,2012.01-2015.12(参与);

2、近五年代表性论著

(1). X. S. Wang, J. R. Barber, Numerical Frictional Algorithm with Implementation of Closed Form Analytical Solutions[J], Computer Methods in Applied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,(2016), 300, 643-656. DOI:10.1016/j.cma.2015.12.001 (IF 3.467)

(2). X. S. Wang*. Trajectory of a projectile on a frictional inclined plane [J]. 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cs, (2014)82(8), 764-768. DOI: 10.1119/1.4875538 (IF 1.012)

(3). J. R. Barber, X. S. Wang*. Numerical algorithms for two-dimensional dynamic frictional problems[J]. Tribology International, (2014)80(12), 141–146. DOI: 10.1016/j.triboint.2014. 07.004, (IF 2.259)

(4).Weilin Zhu, Shijing Wu, Xiaosun Wang*, Zeming Peng, Harmonic balance method implementation of nonlinear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for compound planetary gear sets [J], Nonlinear Dynamics,2015,8. DOI:10.1007/ s11071-015- 2084-3 (IF 3.00)

(5).王晓笋,巫世晶. 二维库伦摩擦力系统的精确解及新数值算法研究[J]. 机械工程学报,2016,19:110-115. DOI: 10.3901/JME.2016. 19.110 (EI检索,中文权威)

(6).王晓笋,巫世晶. 含碰撞的平面摩擦系统半解析半数值算法研究[J]. 中南大学学报(自科版),2016,09:2997-3004. DOI: 0.11817/j.issn.1672-7207.2016.09.013,EI检索

(7).王晓笋,巫世晶,周旭辉,胡基才. 含磨损故障的齿轮传动系统非线性动力学特性[J]. 振动与冲击,2013,16:37-43+69. (EI检索号:20134216868905)

(8).王晓笋,巫世晶,陈杰,彭则明. 考虑动载荷与动态磨损系数的直齿轮传动系统动态磨损特性[J]. 中南大学学报(自科版),2014,02:408-413.(EI检索号:20142117744763)

(9).Shijing Wu,Haibo Zhang, Xiaosun Wang, Influence of the backlash generated by tooth accumulated wear on dynamic behavior of compound planetary gear set[J], ARCHIVE Proceedings of the Institution of Mechanical Engineers Part C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nce.2016,1 (203-210):1989-1996(SCI检索)

(10).巫世晶,彭则明,王晓笋,朱伟林,李洪武,潜波,程燕. 啮合误差对复合行星轮系动态均载特性的影响[J]. 机械工程学报,2015,03:29-36. (EI检索)

(11).巫世晶,刘振皓,王晓笋,朱恩涌.基于谐波平衡法的复合行星齿轮传动系统非线性动态特性[J].机械工程学报,2011,01:55-61. (EI检索)

(12).刘振皓,巫世晶,王晓笋,潜波.基于增量谐波平衡法的复合行星齿轮传动系统非线性动力学[J]. 振动与冲击,2012,03:117-122. (EI检索)

(13).巫世晶,刘振皓,潜波,王晓笋.复合行星齿轮传动系统分岔与混沌特性研究[J].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(自科版),2012,02:9-13. (EI检索)

(14).周璐,巫世晶,李景,王晓笋,朱伟林,李小勇. 2K-H行星轮系的平移扭转模型建立与非线性动态特性分析[J]. 振动与冲击,2016,12:71-76+116. (EI检索)

(15).朱伟林,巫世晶,王晓笋,周璐,张海波,何融. 安装误差对变刚度系数的复合行星轮系均载特性的影响分析[J]. 振动与冲击,2016,12:77-85. (EI检索)

3、授权专利

(1).架空输电导线舞动及防舞设计的虚拟现实仿真平台系统,专利号201210017133.00

(2).一种新型隔离开关电动装置双向可调自锁止位机构及方法,专利号201410653613.5

(3).一种高压隔离开关电动装置, 专利号201410506969.6

(4).一种无级可调行程的隔离开关电动装置传动机构, 专利号201410585307.2

(5).一种风电场三维远程监控系统,专利号201410070917.9

4、荣誉与奖励

(1).中国南方电网2013年度科技进步二等奖

(2).2016年度beat365中文官方网站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一等奖

(3).2011年、2014年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

王晓笋,现为beat365中文官方网站机械工程系教授,湖北省机械工程学会摩擦学专业委员理事,(全国)专用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,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。2006年6月自beat365中文官方网站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留校任教。2013年受国家留学基金委全额资助,赴美国密歇根大学访学1年。工作以来,一直从事机械动力学、非线性振动、机械接触表面摩擦与磨损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。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、工信部智能制造专项项目等国家级课题4项,省部级和横向课题4项,主持省级教改项目1项,参与973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、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、省部级科研课题10余项。发表SCI/EI论文30余篇,获批发明专利5项,参编教材3本。